星期二, 10月 31, 2006

我們都在往事中成長

  「時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就算不會唱完尤雅的這整首歌,肯定也懂得哼開頭的這一兩句。

  又到了一個月的最後一天,這樣的日子最適合自我整合,將整理過的往事再整理,每一次都可能有新的詮釋、新的歸位,然後期待明天又是一個新的開始。

  想起了一些人、一些事,心裡仍是隱隱作痛。我們都不能在同一條河流上走過兩次,因為時間已經不同了;既是無法回到起點,唯有從當時的所在,一邊整理往事,一邊帶著所學的功課,挺胸昂首,向前邁開步伐。

  天下人間,孰能無過?誰人可以逃避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所種的果?愛恨情仇,綿綿無盡期;痴痴糾纏,頭破血流,心事誰人知?往事追魂,午夜夢迴,淚水何處流?身軀心靈,飽受煎熬,報復或饒恕?

  醒非醒,夢非夢,行屍走肉,抑或置之死地而後生?死去吧,埋葬吧,一粒麥子若不死了,就不能結出子粒來;放手吧,放生吧,基督已經勝過黑夜,黎明在前頭。驀然回首,定睛看清,一顆新生命正在裂縫中萌芽生長。

  抬頭瞧瞧,每個人都必須走過過去,走到現在,並要繼續走下去。往事,是人類必經之路;但每個人從往事手上接過的棒子,不盡相同。夢魘或新生?迷霧或透徹?用信望愛為往事洗滌,永生明燈在前照耀。

  頹過、廢過、哭號過、沮喪過;但也就在往事中,我們慢慢的長大了……

星期一, 10月 30, 2006

我、她、他

  她,比我小一歲,所以她是名副其實的比我年輕,比我美麗,比我聰明可愛的。她曾經自學口琴與吉他,後來也學了一段時間鋼琴,很有音樂天分,讓我羡慕又嫉妒。她的中文與英文都有相當的造詣,是家裡比較臥虎藏龍的才藝高手。

  他,比我小六歲,所以他讀小學時我讀中學,等他上了中學,我則離鄉升學去了。他天生性格敦厚,從不與人爭執,也不為自己爭取什麼,常讓別人佔了便宜,卻是毫不介懷。「傻人有傻福」,可能就因為他的忠厚老實,所以上帝偶而也會給他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處。

  以上的「她」是我妹妹,「他」則是我弟弟。小時候人人都把我與妹妹當作雙胞胎姐妹。直到現在,還有人會認錯我們。倒是我們倆從來也不認同有那麼誇張的相似程度。

  在弟弟之前,媽媽也懷過一個男嬰,可惜胎死腹中。生了弟弟之後,媽媽再也沒有懷過男嬰。所以,家裡自然也比較疼愛弟弟。幸好弟弟並沒有特別嬌縱,爸媽對他也沒有過分的偏心,所以也沒有給我們家帶來什麼張力。

  我與妹妹不但長的比較像爸爸,連火爆的脾氣也像爸爸。弟弟的臉蛋則像媽媽,沉靜的性格更是像極了外公與舅舅。妹妹與弟弟都像媽媽,對家裡所養的貓極其疼愛與著迷。我從小受祖母管制,所以不敢放肆對貓的感情。

  媽媽去世時,我是哭的最多,也傷心的最久的。不知道是否因為我是三姐弟當中,最少在家,最少與媽媽在一起的孩子?後來我才察覺,並非弟妹的傷心短暫,而是他們的感情比較內斂。

  媽媽去世後,讓我最驚訝的,是平常喜歡躲在房間高歌的弟弟,竟然跑去參加唱歌比賽。結果雖然敗北,但他畢竟突破了內向靜默的性格,做出了破天荒的嘗試;對於我這個曾經在小學參加唱歌比賽,但上了台之後卻完全唱不出聲的姐姐,自然是崇拜萬分了。還有,弟弟是最記得媽媽的生日與忌日的。

  媽媽將大部分的親切可人,還有燦爛的笑容遺傳了給妹妹,所以妹妹善於與任何人相處,深得同事的喜愛,對她疼愛與照顧有加。我比較婆婆媽媽,但妹妹像媽媽,比較消遙自在。

  媽媽在弟弟之後還懷過幾個孩子,可惜都去了天堂;這也是我心裡最大的遺憾,如果可以有多幾個弟妹,感覺是更有力量。所以,對於現在的她與他,我是特別特別珍惜的。雖然現在我們分隔三地,但這位愛罵人的大姐對他們的祝福,無處不在。

關心生命

  記得老友雲送的碧玉剛來到的時候,很是緊張。畢竟是第一個娃娃,擔心把她給種死了。最初有兩片葉子開始枯黃,心想必是凶多吉少。想不到經珍美女一指點,找到澆水的竅門,也感謝上帝的保佑,碧玉開枝散葉了。

  第二個娃娃是老友怡送的聖誕禮物──綠寶石。她剛來的時候,每一棵都長滿了綠油油的葉子,豐盛又美麗。但在接著的日子,她掉了不少葉子,樣子也沒有起初那麼神氣,看起來總像是悶悶不樂的。我很緊張的請教碧玉的主人該怎麼辦,她說,有些植物在冬天有點冬眠,別緊張。

  接著老友雲一下子送來了小白菜、油蘭、敕海棠、紅玉、串串心以及一棵大樹。剛才回來在給她們喝水的時候,發覺串串心越來越神氣了,看起來圓圓胖胖的葉子與枝子,越來越挺了。

  感謝上帝白天給她們陽光--愛,我就給她們喝水,算是──關心吧。但她們每一個的身形容貌都不一樣,連養她們的泥土都有不同;上帝給她們的陽光是一樣的,但我給的水,卻不能「一視同仁」的給啊。

  紅玉是飛沙公主,少喝水;油蘭是剛移民的,給水要多加小心,免得淹死了她;串串心與碧玉都愛喝水,皮膚特別漂亮,可以多給一點;敕海棠與大樹大情大性,無所謂喝多少水。惟有綠寶石與小白菜,試來試去,也不知道是水的問題還是冬天的關係,總是垂頭喪氣的。

  還有另一件事,由於碧玉只有十幾片又大又厚的葉子,所以一有新芽冒出來,馬上就會看得見,也容易為她唱歡迎歌。至於其他的娃娃,葉子密密麻麻的,很難發覺她們的新芽;其實也是自己不多與她們親近。

  這一堆娃娃,每一個所需的水量都有點不同,每一個的氣質與特點各有長短。我這個新手,一切都還在表面的觀察與摸索,要達到真了解與認識她們,以至於不會疏於關心,或是關心得不合宜,又或不明白何以她們需要冬眠(卻以為是自己照顧不周);如何診斷正確,恐怕尚需耐心學習。

  她們的生命力與生長的速度或方式都各有千秋,要如何留心觀察、發掘欣賞、修剪照料,實在需要細心與智慧。正所謂一種米養百種人,我可是一種水養八個娃娃啊,呵呵。千萬別小看那滴水,如何拿捏得當,還真是步步維艱呢。

  照顧植物尚且如此費心費神,更何況是關心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呢?


【舊作共享】

星期日, 10月 29, 2006

不能割捨的味道


  每次離開家鄉,都會把你帶在身邊;彷佛一個小朋友要帶著熟悉的枕頭去外地那樣。其實你未必是我的首選,我也未必常常非要你不可。但不知道為甚麼,每次離家,都幾乎一定要帶同你上路,有點像是身不由己,也有點像是指定動作。

  好像帶了你,就可以帶走家鄉的一部分;讓我抵達異鄉時,可以減少一點離家的哀愁,也減少一點想家時的抓狂不安。在異鄉看見你,似乎推動著我快一點融入新地方、新生活。

  你對於我最重大的意義,就是讓我想起讀小學的時候,最渴望、最喜歡的,就是要求媽媽早一點起身,預備你──美極咖哩麵,給我們當早餐。那是最讓我狂喜,至今最難忘的早餐。

  媽媽不是每次都答應我的要求。但如果她答應了,我會興奮到睡不著,卻又擔心遲了起床,那就來不及吃這個熱辣辣的早餐了。媽媽煮的咖哩麵是有加蛋的,味道也是最棒的。還有,每一次祖母不在家時,媽媽也會煮咖哩麵給我們當午餐,那是我最快樂的童年時光之一。

  只要在異鄉煮美極咖哩麵加蛋,就好像回到小時候那個廚房,媽媽也仿若就在眼前,而我就穿著小學的校服,正與媽媽一起吃著辣乎乎的咖哩麵。或許這才是我每次都要帶你上路的主因。

  在香港這個大都市,可以買到來自各國的快熟方便麵。可惜,就是買不到你。過幾天老友將從新加坡來公幹,我已經請他把你帶來。然後他告訴我,當年他在澳洲求學的時候,對你也有同樣的情意結。說起來也難怪,我們來自同一個家鄉,都是你伴著我們長大的嘛。

  其實我也買過其他牌子的咖哩麵,但唯獨你,是我唯一尋覓的味道,絕無其他牌子可以取代;媽媽的味道,也是天下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當然我也懷疑,我真正戀棧的,到底是你的味道,還是媽媽的味道?又或許你們的味道早已溶合在一起,根本毋須我多分辨。

  總而言之,媽媽已經離世,但你還在。因為有你,讓我可以重溫媽媽的犧牲早起,還有媽媽帶給我們偶而的放肆與享受;對你的不能割捨,我絕對是一點也不介意的。

虛空人生智慧活

  傳道書一章1-2節(引言):「在耶路撒冷作王,大衛的兒子,傳道者的言語。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傳道書十二3-4節(結語):「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上帝,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作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

  舊約智慧文學主要把上帝視為創造者,人必須按照上帝的秩序生活。傳道書指出凡事虛空,這是生活的現實寫照。然而人必須在虛空的現實裡面,活的有益處,即按照上帝的秩序,靠著上帝的恩典,享用上帝所賜的福,包括享受每日的吃喝。

  「放工時,把還未做完的工作與煩惱交托給上帝,留待明天再做。回家與太太去吃飯,點一個五寶飯,才廿多塊,慢慢享用。飯後去散步,有益身心,而且不需要花錢。我覺得,這已經是人生最大的享受了。」這是一位傳道人的分享。

  前不久,有一位富翁帶了兒子與兒子的朋友一起坐遊艇出海。兒子的朋友不幸墮海,兒子跳下去救他,後來富翁也忍不住跳下去幫忙。想不到,最後只有兒子與兒子的朋友上來,富翁竟然不幸離世了。

  富翁是朋友的老闆,朋友說老闆是一位大好人,時常出錢請朋友夫婦去旅行。誰都沒有想到富翁會是這樣離開世界。生命無常,此事帶給朋友極大的震撼,深切反省生存的意義,並立志要重新調較自己的人生與方向。

  黃儀章在《活出智慧人生》一書中提到傳道書的信息指出智慧的人生是「在困惑中敬畏、在無常中感恩、在短暫中珍惜、在艱苦中奮進」。

  人生的確是充滿虛空勞煩、短暫、不能掌握、不能被理解,但敬畏上帝的人,仍然可以活得積極有益。香港中文大學新亞院校校歌有一句歌詞是這樣的「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千斤擔子兩肩挑」;虛空人生,人仍要做好本分,絕對可以活的智慧有力。

清晨的驚喜

  一早起身,看見她們的變化,驚喜的很!生命成長的喜悅,最是樂無比。叫一切生命可以生長的上帝,勁啊!

  含羞草來到的時候,害羞的合上所有葉子,直到昨晚都還未開放,害的我有點擔心。早上,她全開了,好開心啊!

  綠豆葉,即她們的葉子就像綠豆那樣,一粒一粒的。一共有五小株,早上看見其中一株,似乎明顯的高了點,哇!

  西施蓮,昨天就那麼一片。早上,有兩小枝頂著像小花蕾的東西,站起來了。不知道是不是快要開花,好興奮啊!

  現在家裡陪伴著她們的還有大樹、敕海棠、碧玉與油蘭。咦,那她們豈不是我的七仙女囉?哈!

星期六, 10月 28, 2006

生有時,死有時

  綠寶石、小白菜、紅玉、串串心與水蝴蝶,先後離開了世界。

  下午去了一趟花墟,帶回含羞草、綠豆葉,以及一片水植物--西施蓮。希望她們可以適應新地方,快高長大。

  生有時,死有時;植物如是,人類如是。愛也好,恨也好;笑過,哭過;歡樂,悲傷;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的一部分 Part of Life

  老友與我分享一件事:「我從新聞看見記者訪問那些航班延誤的乘客,有一位外國人受訪時說:『的確帶來不方便,但這是生活的一部分』。」老友說很欣賞他可以接受有些不方便是生活的一部分。

  聽老友這麼說,讓我想起在好多年前,我從新加坡飛抵菲律賓,正等著轉機去香港的時候,才知道香港刮起八號風球,飛機無法起飛。結果唯有等候有關方面的安排,不知不覺等了整四個小時。

  突然間,傳來一陣吵鬧聲,有一個男人大聲質問為何等了廿分鐘,卻還未為他安排好酒店,還大聲嚷嚷要見機場的高層負責人。看了看他,再聽聽他的英語,不用猜了,肯定是香港人。我心裡想,你的廿分鐘算什麼?你沒看見現場有多混亂嗎?你就不能忍耐一下嗎?

  香港著重辦事效率,萬事講求快捷方便;大家都受到如此要求,所以大家也會如此要求他人。實際上這並不是壞事,更是香港先進與發達的重要因素。

  然而任何人如果長期生活在「壓力鍋」之中,常常面對「死線」(deadline)的追逼,還有各種競爭、生活環境、自我增值等問題,不但容易導致神經緊張;甚至在目光變的狹窄、心胸變的刻板時,也未必會有所自覺。

  僵硬的生活目標與方向,剝奪了人心的寬容,令人忘記了隨機應變,也剔除了隨遇而安的空間,讓人無法體會豁達與輕鬆所帶來的自在與快樂。

  生老病死、天災人禍,本來就是天下人「生活的一部分」(Part of Life)。總有一些事物,是在人類的力量之外。我們可以選擇氣急敗壞的面對,也可以選擇處之泰然;當然,兩種態度之間可以是一段培育與展現素養、節操、洞察力與信仰的過程。

  懷著愛與寬容,忠心與盡責,加上平常心接受生活中各種不受歡迎的「客人」,以風趣與瀟灑與逆境共存,久而久之,就沒有什麼不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生命的情感能量也越來越豐富;天要塌下來時,先來一個微笑吧。

星期五, 10月 27, 2006

婆婆與芹菜

  十月17日寫了與蔥婆婆談話,今晚經過街市,又去找她談話。後來她問我吃不吃芹菜(她正在處理一堆發了黃的芹菜,葉子都切掉了,但莖的部分還可以吃)。

  我說吃,她就想要送我一把。我馬上拒絕,堅持要她收錢。結果,她給了我一大把芹菜,只收三塊錢,還告訴我可以買五塊錢瘦肉一起炒。婆婆的慷慨與心意,讓我覺得自己分享了她的福氣。

任我歡喜任我憂

  昨晚有點興奮,結果有點失眠。今天更加興奮,結果有點失魂。

  這就是我,大情大性,大喜大悲,容易哈哈大笑,也容易號啕大哭。有時候我會想,要是兩種極端情緒同時發生,或是發生的時間相隔太短,會不會導致心臟無法負荷而立刻去天堂報到?(要能這樣也是極好的事。)

  對自己認識不多的時候,未必能夠接納這種脾性,尤其覺得多愁善感不是好事。有一段時間一直尋求「什麼是快樂?」還有一段時間讀了很多勵志的書籍。不知不覺中,累積了不少積極的思想,也盡量實踐積極的作為。總之就是不斷設法排擠所謂的負面或消極的情感。

  直到媽媽突然去世之後,彷佛鬆開了緊扣著心門的某一個鐵鎖,將過去幾十年的傷痛,一併釋放,就像一口新鑿的井,傾湧而出、泉源不斷。但這個泉源,一點也不甜,它是苦澀的。

  充斥著整個腦海的,是學了幾十年的積極哲理;但撕裂我心房的,卻是對媽媽無盡的思念與追憶,我哭著問:「為甚麼我的淚水流不盡?為甚麼我的悲苦好像特別多?」我甚至害怕這將會是一個無止境的悲慟。

  我也懷疑自己對上帝的信仰是否不夠虔誠?我是否過於沉溺在個人的愛恨愁緒中?我是否太固執於追悔過去?我是否太不振作?我是否太不堅強,心理太不健康?

  漸漸的我發覺,越是不敢讓自己碰觸自己的真感受,就越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我。要是加上外來的,帶著「正直」與宗教意味的「勸勉」與「教導」,只會加劇我的迷失與困惑,甚至還有罪疚感。

  直到求助於書籍,不斷與受過創傷的作者對話,深切反思,考問靈魂,以及透過生命導師的啟迪,這才覺悟──「接納自己的一切,就是整合自我的起點,也是邁向健康身心的道路。」

  接納上帝給我的樂天與可愛,也接納上帝給我的眼淚與痛心,就是一個完整的我。完整的我,並不需要符合任何人所加諸的要求或指標。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經過如此大徹大悟之後,不但整個人放鬆了,也學習愛惜與善用自己的獨特之處。

  巴金小說「憩園」中有一段這樣的話:「我心上那個『莫名的重壓』(這是寂寞,是愁煩,是悔恨,是渴望,是同情,我也講不出,我常常覺得有什麼重的東西壓在我的心上,我總不能拿掉它,是它逼著我寫文章的)……」這段話代表了我的心聲。

  上帝給了我一顆容易歡喜、容易快樂、容易滿足的心,也同時給了我一顆容易同情、容易哀鳴、容易憂戚的心;我相信,這是因為祂要逼著我做某些事的。

星期四, 10月 26, 2006

自尊宣言

  從心會社的網頁看到這篇「自尊宣言」:

  在整個世界上,沒有另一個人完全像我。我的每一樣事情都是真真實實的屬於我,因為都是我自己的選擇。我擁有自己的一切,我的身體,我的感受,我的嘴巴,我的聲音,我的所有行動,不論它們是對別人或是對自己。我有我的想像,心中的夢,所想所求,與及一切恐懼。我的勝利和成功乃因為我,我的失敗和錯誤也是出於自己。

  因為我擁有自己的一切,我和自己親如手足。我學習跟自己相處,愛惜自己,善待自己的每一部份。雖然我的某些部份有時困擾我,另一些部份令自己奇妙莫名,但只要我仍然愛護和善待自己,我就有勇氣和盼望面對自己的困惑和進一步認識自己。不論別人如何看待我,不論自己說甚麼做甚麼,不論自己想甚麼和感覺甚麼,一切都是真真實實的屬於我。

  萬一我發現我的某些部份,包括我的表現、言行、思想和感受脫了軌,我必須鼓起勇氣放棄它,保持其餘好的部份,更新那必揚棄的。我要看那當看的,聽那當聽的,感覺那當感覺的,想那當想的,說那當說的,和做那當做的。我要好好的活,去靠近別人,活得積極起勁,令我所處的世界和周遭的人及事物閃耀生輝。我擁有自己,我掌舵自己的未來,我就是我,我活得快樂。
──Virginia Satir  EnglishVersion

星期三, 10月 25, 2006

情願死也不願被奪去

  小時候常常在想:「長大了要做什麼?」長大後卻發現,人人羡慕的醫生朋友,他最想做的竟然是巡迴鋼琴家;還有一位擁有「五子」(妻子、孩子、房子、車子、銀子)的工程師,他最想做的是開一間咖啡店,自己冲咖啡給客人喝;台灣有一位大學校長,他一生最想服務的是監獄裡面的囚犯。

  還有啊,老友阿暉說他娶的並非自己當初最愛的女人;阿蓉也告訴我,如果早知道不是心中最愛,才不會嫁給現在的老公。

  聽了他們的故事,發覺很多人選擇的終生伴侶、職業或人生方向,都未必是自己原本最想要的。原本最想要的是什麼,可能已經被生活壓力,或開門七件事給磨滅了。

  雷克(Rainer Maria Rilke)在《給年輕詩人的信》(Letters to a Young Poet, 1954)中提到有一個青年向他請教,應否做一個詩人。雷克答覆他說:「你老是懷疑自己寫的詩句是不是佳句,你一直向外尋求肯定。其實,沒有人可以輔導你、幫助你,絕對沒有人。」

  雷克繼續說:「你最應該做的,是深入自己的內心,追查促使你寫詩的原因,看看它的根是否已在你心深處蔓延。並且問你自己,『是否情願死也不願被奪去寫詩的機會?』」

  最後雷克說:「如果你對這個問題的真誠答案是堅決的『我必須寫詩』,那麼就按此營造你的生活,即使你的生命要進入最平凡的階段,但當中的每一個小時,都是你這渴求的標誌與見證。」

  似乎開始明白,上述的醫生、工程師與大學校長之所以沒有放棄原來的夢想,是因為內心有一把「情願死也不願被奪去」的聲音在引導,甚至顛覆性的改變著他們。不禁問問自己:「有什麼是我情願死也不願被奪去的?」恐怕,我的人生再也不會與以前一樣了。

喜歡與不喜歡之間



有沒有試過非常喜歡一個人?即使他未必察覺到你的喜歡。
那是一種莫名就喜歡的喜歡。沒有理由,也無法解釋。

喜歡見到他。喜歡聽到他的聲音。喜歡他看著你的目光。
喜歡他的笑容。喜歡跟他在一起。喜歡與他談話。喜歡他的髮型。
喜歡他的白衣。喜歡他的長褲。喜歡他的才藝。

喜歡把所有的心事都陶給他聽。喜歡與他分享一切你認為
美好的事物。常常期待會偶然的遇到他。仿佛你的內心有一個空間,

是專門為了裝載「喜歡他」而存留的。

甚至,只要見到他的影子,就會情不自禁的怦然心動。
那真是人世間一件極其美麗、溫馨、快樂、幸福的事情。

可是,有沒有試過非常不喜歡一個人?即使他是拚了命的喜歡你?

不喜歡他的身高。不喜歡他的樣貌。不喜歡他的聲音。
不喜歡他愛慕的目光。不喜歡他的笑話。不喜歡見到他。
不喜歡他知道關於你的事情。不喜歡他的好助。
不喜歡他討得你身邊那些人的歡心。

總之,就是不喜歡他。不喜歡他的存在。不喜歡他的好意。
不喜歡他的細心。不喜歡他的溫柔。不喜歡他的遷就。

最最最不喜歡的,是他已經渾然忘我的喜歡著你。
那簡直是人世間極其恐怖、冷酷、悲哀、不幸的事情。

唉!人生路途走下來,喜歡與不喜歡總不在我們左右之中。
它們也不過一線之隔。箇中的無奈與痛苦,往往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面臨這兩種喜歡,相信我們可以有個比較積極的態度——心存感謝。

對造物主感謝,因祂所造獨特無比,也是祂賦予我們喜歡與
不喜歡的情感。我喜歡的,可能是他人所不喜歡的。我不喜歡的,
或許是他人所喜歡的。這豈不是太妙了嗎?

對所喜歡的人感謝。感謝他讓我經歷人世間最難以忘懷的美事。
至於他知不知道或接不接受,已是次要的事了。

對所不喜歡的人感謝。感謝他在茫茫人海中,對我付出非一般人的
欣賞與喜歡。當然也不得不告訴他——對不起!我沒有辦法喜歡你。

若是懂得以感謝來平衡喜歡與不喜歡,加上對得失不要過于執著;
相信人世間的愛恨情仇就不會那麼有血腥味了。
至於要如何拿捏,全賴一念之差啊!!祝福你啦!


【舊作共享】

乳房和愛


  剛在星洲讀到此文,與大家共享之乳房和愛
 

星期二, 10月 24, 2006

時間之詩

分享這首來自聖經傳道書三章1-8節的「時間之詩」。(想當初就是因為這首詩,我開始喜愛傳道書。)

凡事都有定期,

天下各樣的事務都有定時:
生有時,死有時;
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

殺戮有時,醫治有時;
拆了破口有時,建造有時;

哭有時,笑有時;
舉哀有時,踴躍有時;

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
懷抱有時,停止懷抱有時;

尋找有時,失掉有時;
保守有時,拋棄有時;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
靜默有時,說話有時;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
戰爭有時,和平有時。

星期一, 10月 23, 2006

肥田囍事

  剛看了第一集的「肥田囍事」,肥田好可愛唷,劇情也輕鬆好笑呢。

  *     *     *

  唉,年紀大了……向來不捱夜的我,只不過一個晚上講電話講到凌晨兩點,結果用了好多天都無法補回精神。除了皮膚衰殘,還整天渾渾噩噩的,老了……

愛縮短距離

  在教會看見一位媽媽,抱著一位天生失明的女兒。問起知道女兒名叫蜜斯,三歲了,即將入讀香港唯一的盲人學校。

  從電台聽見一位媽媽有一位自閉症的兒子,今年已經三十四歲了。她說當初這個孩子對外界的一切刺激是「目不斜視、充耳不聞」。她曾經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只為了訓練兒子學習兩個動作,那就是以點頭表示喜歡,以搖頭表示不喜歡。

  有一個小孩子每天都很勤勞溫習課業,但在每一次的考試中,成績都差強人意。他的父母後來才發覺他原來有讀寫障礙。

  一位英國女孩,因為父母的血源問題,導致她的雙手無法發育,手臂很短,只有两只手指。為了證明自己的智力沒有問題,她破天荒選擇要學中文,後來甚至也學國畫。她苦苦練習了千百次,終於畫到鳥兒的喙。現在的她說的一口漂亮的華語,也畫的一手美麗的國畫。

  因為身邊有愛他們的家人與朋友,上述的每一位人士都可以盡量過著正常人的生活。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博士,師雷格教授,是一位盲人。他認為盲人應該和平常人一樣地生活,社會不該歧視盲人,可是也不該對盲人過份地大驚小怪。

  精神科醫生也呼籲社會大眾要把精神病患者當作正常人看待,但要接納他們做不到的事情。對於患上各種病症的朋友,社會的醫療服務或公眾設施離開完善可能還有一段距離。

  然而只要我們願意付出愛心,加上接納與忍耐,把患病人士當作平常人,肯定可以縮短與他們的距離。讓我們打開心,付出愛,給他們關心與鼓勵,並陪伴他們堅持下去;「無距離」的社會與生活,指日可待。

那把鑰匙叫作信任

  在電視劇「心理心裡有個謎」聽到一位專業心理治療師的一句話──「每個人的心都有一道門,越是要撬開她,她會關閉的越緊。要打開心門只有一把鑰匙,那就是『信任』。」

  曾經聽見好多朋友都曾向某位輔導老師求助,但見過一兩次之後,他們不約而同的說:「老師的回應非常奇怪,根本不信任我,甚至加深我的罪疚感。唉,什麼心理輔導,不見更好,見了受到更大的創傷,問題變得更嚴重。」沒有信任,反而進行更大的破壞,可惜。

  不受到信任是很難受的,難以去信任,更是難受的。有一位認識了十多年,推心置腹的好朋友,後來卻被他出賣。若非蒙長輩不斷提醒與警告,後果真是不堪設想。另一位是幾年前認識的,起初當她是好心師奶,經過幾次教訓,才發覺不斷被她出賣。每次想起他們,心裡都不好受。

  幸好有一班真正的好朋友,他們不會落井下石;不會以你今天所面對的困境來判定你的整個人格;不會急躁以致妄下結論;不會只聽一面之詞;不會讓你雪上加霜。在你無地自容的時候,他們不計前嫌的說:「我們永遠都是一樣的信任你,你要忍耐,一定可以走出低谷的。」有互相信任的朋友,人生是充滿希望的。

  鄰居一位年輕人加入黑社會,每天到處打打殺殺,搞到後來躲躲藏藏。有一次被人打到半死不活,送進醫院。教會的牧師來看他,對他說:「回轉吧,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改寫自己的人生。」就這麼一句話,他痛改前非。現在不但當了經理,還有一位美麗的太太及四個聰明伶俐的孩子。

  只要有一把信任的鑰匙,人心的結沒有打不開的。好好掌握這把鑰匙吧。

星期日, 10月 22, 2006

關顧者本身的先決條件

  若要關顧精神病患者,關顧者本身需要什麼先決條件?一位精神科專科醫生提出下列條件:

  (1.)先要肯定自己情緒平靜,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例如:因過往、婚姻、工作),才能平心靜氣有耐性對別人
  (2.)先要感受到被愛(例如:從家人、信徒、上帝),才能對別人付出愛心
  (3.)先要有發洩情緒的方法(例如:運動、正當興趣),才能忍受別人的情緒
  (4.)先要預留時間和精神(例如:減少工作、進修、事奉),才能與別人建立良好關係
  (5.)先要認定一切由神掌管,才不致憂慮灰心(憂慮還未發生的事,灰心於過去的錯誤與失敗)。

給我一個空間

  收到一則短訊寫著「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也是我被傷得體無完膚的時候!我希望你什麼都不要問,給我一個空間療傷就好!」

  如斯的要求,讀了心在抽搐絞痛。當然不希望有那麼一天的來到。然而如果真的來了,定要學著更加愛他,尊重他,盡量給他一個最好的空間。

  每個人的心靈能量與承載力都有所不同,面對類似的遭遇時,各人的反應可能是天差地遠。

  可惜人天生喜歡以己度人,所以誤解啊、介懷啊、拌嘴啊、吵架啊、衝突啊、指責啊、結怨啊、寃枉啊,沒有一天停止上演。如何冷靜、如何忍耐、如何聽其言觀其行、如何體現同理心、如何接納與寬恕,都是首要必須操練的。

  記得,切忌以己度人,最要有自知之明。尊重別人,即給人一個空間吧。

星期六, 10月 21, 2006

一生所求何事

  一位前途無量的優秀青年,原本任職於美國太空署,參與許多重大的太空設計工程。然而他認為人生最重要的追求,並非這些東西。更何況面對那些投進幾十億或幾百億的工程,卻看不見對人的實際幫助與好處。

  結果,他毅然放下一切,帶了太太與女兒,跑去中亞洲教當地人養牛、種菜,當然還有傳揚上帝的愛。他的心靈,得到了更大的充實與滿足,同時也造福了很多窮困的人。


  從他所做的讓人看見,如果可以幫助更多人活的有尊嚴與自信,那他所付出的犧牲與代價,是相當有意義的。人一生苦苦追求,所為何事?豈不就是讓自己活的有意義,也幫助別人活的有意義嗎?

永遠孤單的墳墓

  在中亞洲一個小村落,當中只有十位基督徒。其中有一位老伯伯,樂善好助,幾乎幫助過村裡的每一戶人家。

  有一天,這位老伯伯被發現死在家裡,胸部中了兩刀,背部中了八刀。然而真正的死因是被勒死。家裡的聖經,以及所有的基督教書籍,都被撕爛了。

  當地的伊斯蘭教宗教司聲稱老伯伯是被基督徒殺死的,但警察警告他沒有證據不可亂講話。當地的村民不允許老伯伯下葬在村裡面,因為他是一名基督徒。

  幸好州長特別批准將他葬在某個山頂,而且准許村裡的另外九個基督徒,將來也可以安葬在那個山頂。當晚因為雪下的太大,無法掘好地方安葬,到了第二天才將老伯伯下葬。

  因為當地的宗教與文化,致使信了基督的人,死後安葬的墳墓,是永遠孤單的墳墓;有些地方只有一個孤伶伶的墳墓在那兒,不像一般的墳場那麼「熱鬧」。這些堅守信仰的基督徒,在世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但將來在上帝面前,他們將要獲得永遠的榮耀。

星期五, 10月 20, 2006

親親我,抱抱我

  我一直都在,雖然你未必常常察覺我的存在。我一向都不受歡迎,這是我已經習慣了的。

  有時候,你把我安放在黑漆漆的角落;有時候,你寧願排滿了時間表,把自己弄的筋疲力盡,也不容許我現身;有時候,你奮力排拒我,甚至用上九牛二虎之力,以為可以把我踢到千里之外;有時候你會企圖用各種聲浪淹沒我;有時候,你故意漠視我的來訪;有時候,你不得不欺騙自己,說我壓根兒不存在。

  然而,我是不會知難而退的,你也無法抵擋我悄悄的臨近。夜闌人靜的時候,你會自然的想起我;情緒低落、事事不如意的時候,你很快就想到了我;還有,看見人家成雙成對、卿卿我我的時候,你會慷慨一點,賞我一個無奈的苦笑。

  當你面對挫敗、過錯、悔恨、遺憾、悲傷、淚水等陌生朋友的拜訪,你難以承受,你問我活著是為了什麼。我無言以對,只能靜靜的陪著你,支持你,與你一起走過。在這幽谷中,你慢慢接納了我的存在,也漸漸的卸除了防衛與反抗,讓我逐步走入你的內心。

  你說因為我一直與你在一起,所以刺激了你開始尋覓人生的意義,你也開始聆聽自己的心聲,並開始體悟如何讓自己與自己相處。你的剖白,讓我羞的紅了臉,但也感激你終於珍惜我的存在。你也終於親親我,抱抱我,還把我摟的很緊很緊,細訴著愛的低語。

  你謝謝我肯定了你的獨特性與重要性,讓你知道了自身的價值並非靠其他人或工作來賦予。你也謝謝我讓你發現人生若沒有認識我,你也不會認識自己。你說唯有擁抱我,才能活的從容自在,才能在迷失中找回自己。


  因為我的存在,你在紛亂中看清並抓緊自己,整頓了未來要走的路。看似消沉的階段,卻成了你養精蓄銳的日子;看似被擊倒,卻是你東山再起的準備過程。看著你逐漸重新得力、豁然開朗起来,也不枉我存在的用心了。

  我知道,當你認識、接納、欣賞,甚至愛慕我之後,面對將來任何的風吹雨打,你再也不會恐懼,並且還會越活越有自信。這一切,皆因為你對我不再陌生,也容許我伴你同走人生路,給你安靜與思索反省的空間,並讓我幫助你隨時隨地調較人生的目光與方向;「我」,就是每一個人類的朋友--「孤獨」。

哈哈哈啦啦啦


星洲星雲 好人好事 20/10/06

星洲文藝村 世代、司機 23/09/06

與耶穌相遇

  主日那天,一位年輕的女律師在查經班結束之後問:「為甚麼耶穌要死在十字架上?」與她談了一個多小時,她說:「Jesus is very powerful.」

  週二下午,一位年輕的女宣教士分享在四川服事了四年的點滴。她說在前幾個月好些人來找她,對她說:「我想要妳那樣的生命,我想信基督,請妳告訴我怎麼信吧。」

  今晚一位快要六十歲的女宣教士分享她在英國的服事(其實她已經開荒建立了三間教會),分享她如何送出「磚塊經文」,分享一位手部發育不良的英國女孩如何學中文與國畫,分享一位癌症小孩對耶穌的單純信心。這位宣教士再過三個月就退休了,她奉獻了自己的一生,都是為了讓人得著耶穌。

  另外還有一位日理萬機的律師,分享他去大陸傳揚耶穌的喜樂。他說:「我在那兒遇到了上帝。」

  散會時,認識了一位來自西馬的女宣教士,她先生是香港人。可以用親切的華語交談,真是樂事。他們曾經在緬甸宣教很多年,接著將會去大陸。這段時間留在香港,是因為她的肺有點問題。

  與耶穌相遇,就有說不完的故事……

星期四, 10月 19, 2006

戀你戀你

如果我是一口死井,你就是復活我的泉源;
如果我是一堆枯草,你就是滋養我的甘露;
如果我是一朵玫瑰,你就是芬芳我的香味;
如果我是一片白雲,你就是運行我的藍天;
如果我是一把火炬,你就是點燃我的火苗;

痴痴傻傻,戀你,戀你;
遠遠久久,戀你,戀你。



Little Gidding ~by T.S. Eliot

We shall not cease from exploration
And the end of all our exploring
Will be to arrive where we started
And know the place for the first time

圖書館。書局。讀書

  從住所走路3分鐘,就已經有一間公共圖書館,看書借書都方便的不得了。如果要找書,最好先上網查一查,要是這本書是在其他圖書館才有,可以在網上預定,過兩天就可以在這間圖書館取書,每本只需繳付港幣兩塊半。

  剛剛在圖書館看了最新一期的《讀者文摘》,有一篇文章說的是一位女性發現患上乳癌的經歷,最感動的是她丈夫完全尊重她的任何決定,一點也沒有嫌棄她身體上的變化。

  還有一篇講到一位台灣的十二歲男孩,發起義演,為了幫同校的貧寒師兄們籌午餐費,後來吸引了好多人一起在火車站演奏,結果非常成功;小小年紀已經懂得用自己的音樂才能來幫助別人,令人好感動。

  另外有一個戒毒多次都失敗的男人,爸爸甚至對他感到絕望而自殺身亡,但他後來因為讀了聖經,感覺有東西進入他的心靈,決心與毒海斷絕關係,最後還成為一位專門幫助青少年人的牧師,這個變化真是奇妙。

  比起公共圖書館,我更加喜歡在某一間基督教書局讀書。那兒有香港難得一見的寬敞與方便,甚至也見過一些人坐在那兒,雖然手上捧著書,其實是在休息或睡一睡。我也試過在那兒休息,的確非常舒服。

  在那兒讀過一本書,感覺「驚為天人」,好比與靈修大師進行了一場面對面的交談;書中內容,就像專門為自己「度身訂寫」,將自己某一段時日的歷程、摸索、尋覓、掙扎等,重新歸納、重新詮釋、重新定位。

  讀完之後,原本消沉疲乏的身心,仿若經歷了一場重生的洗禮;最後可以帶著新的目光與踏實感,以及輕鬆的腳步離開書局。

  上圖書館、去書局、讀書(讀的都是自己喜歡的類型,所以總是不學無術);是我放鬆自己、享受人生、消減壓力、自我提升之法。多謝這些設施,更多謝每一位寫書的人;每一次的心靈交流,都好比赴了一場豐富的筵席,生命不再一樣。

星期三, 10月 18, 2006

投稿退稿沒料稿

  上週某主編勒令我暫停投稿,因尚有多篇文章有待刊登。但是厚臉皮的我,只忍了三天就又「明知故犯、重蹈覆轍」。結果,有一篇竟然剛好配合主編正在徵收的主題,馬上徵用;其他的,通通打道回來盧府。

  近來投了很多很多稿,也收回不少退稿。有些文章,以為寫的不錯,孤芳自賞了一番之後投出去,誰知道,很快就被退回;有些文章寫的不清不楚,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想不到反而被接納。所以,多數的時候,都是悲喜參半,外帶一點疑惑。

  讀的多光明之窗何妨吟嘯且徐行文鋒起吾的文章之後,越來越覺得自己不會寫文章。再讀了一點龍應台的《百年思索》之後,更加發覺自己對於歷史與時事的認識,皮毛的讓人汗顏與無地自容。枉自己活了這幾十年,唉……

  沒有讀書、沒有吸收、沒有學習的人,怎麼可能期望寫出什麼像樣的東西來呢?

7對有1對離婚

常聽說因「了解」而分開。但這篇報導指出因「不諒解」(不原諒、不了解?)而離婚;值得深思。

  每7對夫妻有1對離婚。互不諒解是主因(沙巴‧亞庇訊) (光明日報‧2006/10/17)

  馬來西亞回教發展局和國民登記局所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離婚率相當高。在2000年至2004年之間,平均每7對夫婦當中就有1對離婚。

  國家人口與家庭發展局沙巴州總監阿都哈立奧瑪說,在這段期間,共有77萬7189對情侶結婚,結果,其中8萬7869對以離婚收場。

  “2004年,共有16萬零64對情侶結婚,當中的11萬1944對新人為回教徒,4萬8120對新人為非回教徒。同年,計有1萬9800對夫婦,即1萬6509對回教徒夫婦及3291非回教徒夫婦的婚姻觸礁。”

  他說,這些數據顯示,大馬的離婚率正逐步上升中。他指出,由婦女、家庭和社會發展部進行的“家庭生活、價值和價值之醒覺”研究顯示,有42.3%的夫婦是因為互不諒解而走上離婚之途,11.5%的離婚個案則是為夫者不負責任所致。此外,8.8%的婚姻是因為夫妻其中一方出軌而破裂。

  阿都哈立奧瑪週一在他的辦公室為“精明開始婚前教育計劃”主持推展禮時披露,每一項離婚都會對家庭或孩童造成影響。

  根據初步調查顯示,雖然法律條文說明父親必須照顧孩子,但許多未獲得孩子監護權的父親在離婚後,並未負起照顧孩子的責任。

  西方一些研究也顯示,夫妻離婚將對孩子構成負面影響,如造成孩子反社會、情感混亂及學業成績下跌等等。不過,離婚的夫婦若能從旁協助,他們的孩子將可更容易適應父母已離婚的情況。

星期二, 10月 17, 2006

只有一邊乳房的女人


  幾年前聽到這些消息,除了震驚,就是難以置信:「她啊,怕切了之後先生不要她,所以不去求醫,結果就來不及活命」;「她啊,覺得那是羞恥的病,不敢讓男醫生看見,一直拖延不求醫,結果沒得活命」;「她啊,怕切了之後不再是女人,固執不肯求醫,結果白白送命」。

  以上說的,全部都是患了乳癌卻不肯求醫的女人。乳房是女人極其重要的象徵,但是否真的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從我懂事開始,已經認識那位只有一邊乳房的女人。在我眼中,她完全沒有任何的不正常或不妥當,是一位與任何女人都沒有兩樣的普通女人。「生毒瘤囉,動了第一次手術之後,乳房漲的很大,結果醫生就把整個乳房給切除了。」她說這些話的神情,就像說著「我早上吃了一碗牛肉麵」那麼「家常」。

  五十多年前切除一邊乳房,可能是蠻危險的手術,也可能人人皆知此單新聞。不肯定當時她的丈夫是否已經去世,只知道還有男人不介意她帶著兩個孩子,想要娶她回家,但她拒絕了。

  只有一邊乳房,卻完全沒有影響她的生活、工作、自我形象等問題。她含辛茹苦養育兩個孩子;她常慶幸第二次手術後,癌症沒有復發或死去;面對丈夫早逝時四面楚歌、求救無門的困境,她唯一的倚靠是帶著堅定無比的信心向上帝禱告,得著上帝給她的力量,咬緊牙關捱過近乎絕境的日子。

  反觀時下多少女人不惜冒險,讓健康的乳房接受PAAG的注射,全心全意追求更「大」的「成就」。結果,各種威脅接踵而來,包括不適宜以母乳餵哺嬰兒,恐防化學物滲入了乳汁。其他可能出現的問題包括:注射部位麻痺、乳頭感覺改變、腫塊或硬結、血腫、發腫、發炎、感染及膿腫、漏出乳汁、凝膠移位和氣胸。PAAG 的另一潛在危險是可能致癌。出現痛楚或變形時,不得不切除乳房。

  對於無論是患了乳癌不肯求醫,抑或隆胸之後面對各種問題的女人;我不想說同情的話,也不想討論在父系社會中的女性壓力,我反而想問:「妳們有沒有聽聽乳房的心聲,乳房希望妳們如何對待之?」

  我相信對於那位只有一邊乳房的女人,當她失去的乳房知道主人仍然活的那麼堅強漂亮時,乳房可能會說:「我完成了存在的使命,主人也盡了存在的本分,我們都是活的最美的。」只有一邊乳房,又乳房或大或小,對比無價的生命,又有何妨?

與蔥婆婆談話


8月4日曾寫了一篇 蔥婆婆

  下午走過街市,看見蔥婆婆電了頭髮,好不美麗,驚喜&興奮的跑過去與她談話,稱讚她的頭髮好美。談話時有一對老年夫婦經過,也稱讚婆婆的頭髮美麗。婆婆告訴我,因為要更換智能身分證,所以電了頭髮。

  婆婆也告訴我她八十歲了,還說她從廿九歲開始就自己養育兩個孩子,可惜大的孩子發生意外去世了。現在,孫子都讀大學了。原來她住在將軍澳,來這裡賣蔥,坐一趟車需要一小時多。這一次,我看清楚了婆婆的臉蛋,她的皮膚還很滑很美,還有很多顆牙齒,精神相當不錯。與婆婆談話非常非常開心。祝福她之後,我也開心的蹦蹦跳跳跑回家。

恐懼與信心

  恐懼使人退縮;信心叫人前進。
  恐懼使人害怕;信心叫人盼望。
  恐懼使人抓狂;信心叫人忍耐。
  恐懼使人犯錯;信心叫人行善。
  恐懼使人悲傷;信心叫人喜樂。
  恐懼使人消沉;信心叫人積極。
  恐懼使人埋怨;信心叫人感恩。
  恐懼使人怯懦;信心叫人剛強。
  恐懼消滅信心,信心容納恐懼;
  恐懼信心共存,踏實用心平衡。

星期一, 10月 16, 2006

放好,重新出發

  有晚上,有早晨,一天過去,一天又來,每一天都可重新出發。睡前把每一件事情都放好,帶著盼望進入夢鄉,天亮後重新出發。

  把愛與分享放進「每日本分」的盒子;把快樂、好事、美事,放進「天天感恩」的盒子;把成功與勝利放進「努力自有果實」的盒子;把糊塗與尷尬放進「生命甜品」的盒子;把抱負與目標放進「忍耐以及天天學習」的盒子。

  把失敗與錯誤放進「人生必修課」的盒子;把痛苦、憂傷、淚水、失望,以及一切的不如意放進「人人皆有分」的盒子;把羞愧與懊悔放進「汲取教訓並改過」的盒子;把遺憾與各種各樣的為甚麼放進「化悲憤為力量」的盒子。

  把所有的盒子,連同所有的疑惑、灰色地帶與錯綜複雜,統統放進「愛與寬恕乃人生之本」的大箱子;放好,明天重新出發,再為生命邁開踏實的腳步。有晚上,有早晨,天天都可重新出發。

星期日, 10月 15, 2006

用我眼睛換您心

  下午開始讀李家同所寫的《讓高牆倒下吧》。作為大學校長的李家同提到他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師雷格教授,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博士,也是一位完完全全的盲人。

  書中講述這位教授如何唸書、如何考試、如何看書、如何寫計算機程式、如何從程式中尋找錯誤等等經歷。這位教授一直認為盲人應該和平常人一樣地生活,社會不該歧視盲人,可是也不該對盲人過份地大驚小怪。

  晚上去教會參加聚會,看見一位盲人姐妹坐在一個角落,我在她旁邊的空位坐了下來。其實自從我第一次看見她,已經開始留意她;那時,她坐在主日崇拜的詩班席上,與其他詩班員一起獻唱詩歌,只是,她是靠「摸字」唱歌的。後來在一個「如何探訪」的訓練班中,也見過她來上課,還很踴躍參與課堂活動。

  今晚我把握機會,與她談起話來。一問之下,原來我們的中文名字竟然是一樣的,這不但讓我們兩個人都感到特別興奮,也立刻拉近了距離。然後我再問:「不好意思,我想問一下,您是否完全看不見?」她說:「是啊,但是上帝給我很多很多恩典,我自己一個人住,我是獨居老人。我都是自己搭巴士來回教會的。」

  天哪,下午剛讀到盲人教授說盲人應該像平常人那樣生活;今晚就有一個這樣的人,活生生在我面前,告訴我她就是像平常人一樣生活。打量著她整潔端莊的裝扮,心裡覺得這太不可思議了。

  後來她還告訴我:「我也使用電郵的。」聽的我大跌眼鏡,整個人差點從長凳上滑落下去。除了敬佩,心中也有好多問題想問,但礙於聚會開始了,不得不停止談話。

  聚會結束的時候,她只要求我帶她從座位走到禮堂的門口,然後她就靠那支可以摺成幾段的「行路棍」,走下樓梯,再走去搭巴士。我沒有再多幫助她,因為我相信,她不需要太大驚小怪的同情。

  回家時,想起去年認識的一位男士,他還有一成視力,生活起居也有太太照顧,但他一點也沒有今晚那位盲人姐妹的本事、積極與滿足。後者可以說是比任何平常人都活的還要正面與快樂,甚至讓人羡慕,也讓人反省自己的生活態度。越想越有一股衝動想問她:「我可不可以用我的眼睛,交換您喜樂與堅強的心?」

沮喪


  太失禮了……

  沮喪……

星期六, 10月 14, 2006

沉默也是見證

  「跑馬地昨午發生驚險飛竹壓車意外。一綑以鋼纜扎緊的搭棚竹,由三十一樓外牆吊上天台時,吊索疑不勝負荷突然崩斷,該綑二十七支長約六至七米,總重量約一百六十公斤的竹枝直墜地面,水平橫砸中一輛駛過的凌志房車,將後座車頂壓至扁平,車內一對十歲孖女及一名菲傭大難不死,僅頭部輕傷。」 《明報》30.9.2006

  從三十一樓層高空以時速一百五十七公里急墜、撞擊力高達一千三百公斤的一大綑棚竹,電光火石之間把一輛行駛中的房車後半部壓至扁平,卻又奇妙地沒有導致任何人傷亡,只有三個人略受輕傷。專家指出房車內各人之所以能逃過大難,實有賴四大巧合因素,包括時間、棚竹下墜的角度、乘客的高矮,與及她們坐的位置;若其中一項稍有差池,必有人重傷甚至死亡。

  如果這幾個大難不死的人是基督徒,你想她們所屬的教會如何反應?會否立刻找她們去講見證?基督教媒體又會否把它搬上熒光幕,拍成佈道會所用的見證短片?凡遇上幸運的事,總要公開作見證,看為述說神的大能,這是時尚的想法。

  世事誠然充滿奇妙,甚至許多是不可思議。有的如這次般化險為夷,一次過結合了四個「巧合」而喜劇收場;但亦有不少是「不幸」的,例如曾有掉下的鋁窗奪去行人的性命、倒車撞死一對基督徒父女,以及有上教會途中的老婦人被汽車輾斃。

  一些教會慣性將信徒遇上福祉看為作見證的良機,不論是大病不死、海嘯逃生、履險如夷,以至在樓價或股價大跌前夕「及時」售貨套現等等,都視之為上帝特殊的厚愛恩寵。生命無常,世事深不可測,人生際遇難料(unpredictable),只有平庸和不甘寂寞的信仰,才叫人誇張看待一己的際遇,遇福時急不及待與人「分享」,遇禍時呼天搶地找人「分擔」,彷彿自己是宇宙的中心,一切都是「為己」(pro me)。

  面對人生不可思議的際遇,也許最適當的回應是保持緘默,在一刻懸念之中洞觀個人的渺小,就如童女馬利亞般「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裡,反覆思想。」遇上幸運的事,先問問自己何德何能,何來向神邀功以蒙福?想想周遭有更多德行比自己好、品格比自己高尚的人,卻往往命途多舛?每念及此,可謂無話可說,更何有「見證」可言?

  又也許,沈默其實是另一種見證—見證神旨難測,和一己的平凡渺小。

  文章作者:吳思源。文章出處:基督教週報,第 2199 期 (2006 年 10 月 15 日)

好部落大家來

  介紹一個我常看,也很喜歡的部落格:何妨吟嘯且徐行 Dedicate to Life

  這裡有優秀的文章、動聽的歌曲、特別的漫畫、好書分享等豐富的內容。

  剛剛又聽到一首動人的歌,「紅花雨」,快來聽啊!

鬼媽媽回家


  四年多以來,村裡無人不知她死了,但也有傳說她的魂魄經常出現照顧年老獨居的姐姐。後來姐姐死了,她趁此機會躲到前來參加喪禮的大女兒車廂裡,隨著大女兒回家。

  大女兒看見媽媽,自然以為是見鬼了,嚇的魂飛魄散自不在話下,還以為媽媽回來是為了了卻生前的願望。媽媽要求住在離了婚的大女兒家裏,大女兒為了掩飾媽媽的身份,只好對上門理髮的顧客聲稱那是俄國人,是來當助手的。

  與此同時,鬼媽媽的二女兒家裡也發生了大事。二女兒的丈夫意圖強暴自己的女兒,女兒拿刀威脅父親,父親不相信她會殺人,向她飛撲過去,結果腹部中刀而死。鬼的二女兒回到家裡知道了事情的經過,冷靜的處理丈夫的死屍;適逢隔壁餐廳的老闆要出門,請她保管鑰匙,她就伺機把丈夫的屍體放進餐廳的大冰箱裡面。

  鬼媽媽的兩個女兒都以為她們的父母是在一場火災中喪命,二女兒還一直認為媽媽死在爸爸的懷抱中,已經不錯了。後來她們才從舊鄰居的口中知道,原來舊鄰居的媽媽與她們的爸爸有染,而舊鄰居的媽媽在火災那天開始,已經失蹤了好多年。舊鄰居患上癌症,最後的心願就是希望知道自己的媽媽到底是生是死。

  這邊廂,二女兒的女兒在姨媽家先與鬼外婆見面了,並且也知道媽媽與外婆的感情不好,外婆還告訴她要好好愛媽媽。那邊廂,二女兒終於處理掉丈夫的死屍,將他連同大冰箱埋在河邊。

  最後,二女兒也發現了媽媽「鬼魂」的事。媽媽對二女兒說:「我回來是為了求你原諒的。當年我不知道你被爸爸強暴懷孕,你生下的女兒,同時也是你的妹妹;那時我才明白為甚麼你一直與我們保持距離。」

  二女兒說:「是的,我一直恨你沒有察覺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媽媽繼續說:「當時我知道之後非常憤怒,就去找你爸爸,但卻看見他與隔壁家的女人睡在床上。那天風很大,我放了一把火,燒死了他們。我到處躲了幾天,非常痛苦。最後我回到你姨媽家,她根本沒有察覺我『死了』,所以我就躲在家裡照顧她直到她去世。」千絲萬縷的母女情,就此開始和解。

  以上所說的,是Pedro Almodovarl導演的西班牙電影,Volver,香港譯為「浮花」,據說西班牙語原意是「回歸」。今屆康城影展破例把影后獎頒給此片六位女演員。這是現代母系氏族喜劇,但也有人認為把父親形象「趕盡殺絕」,玩得太極端了。

  有人認為這是一部令人笑,也令人哭的電影。我有笑,但沒有哭,可是看完之後,心裡相當沉重。散場的時候,觀眾們竟然沒有常見的急著離座,不知道他們又在想什麼。

  三代的女人都面對著個人、婚姻、家庭、母女情結等問題;太多的危機、太多的無奈、太多的秘密。她們所演繹的,不就是天下女人的寫照嗎?然而,她們反抗、她們堅強、她們選擇愛與寬恕。所以,她們都成了最美的女人。看完之後最想做的,就是禱告祝福天下的女人,祝願所有女人都活的堅強又溫柔,阿們。

星期五, 10月 13, 2006

全軍覆沒

  剛剛收到某家雜誌的七篇退稿。編輯說我這次是全軍覆沒(投七篇,退七篇),看的我哈哈大笑起來。立刻回覆電郵,謝謝他的知會,也謝謝他細心所附上的審稿評語。

  編輯說看到我哈哈大笑,放心了,他說退稿的打擊是不好受的。對,一般來說,退稿會讓人消沉一下子,但這次不同。

  那是因為我視這家雜誌為最難進攻的堡壘,所以只要有一篇稿合用,那份開心可以抵得過好多好多的退稿。簡單來說,只要有一篇稿合用,已經有十萬個開心了!更何況到目前為止,尚有七篇稿在該家雜誌待用呢(無論等多久,都是最甜蜜的等待)。

  因此,所以,難怪,這次的「全軍覆沒」,乃是毫無殺傷力的「全軍覆沒」,哈哈哈!


------------------------------------------
今天的其中一件開心事:

一個女人的奉獻
 

好親戚。好福氣

  爸爸沒有兄弟,只有一位妹妹;但因為叔公一家人,讓我們家多了一家親戚,爸爸多了六位弟弟,我多了六位叔叔。

  當年祖父不幸早逝,廿五歲的祖母帶著兩個孩子,孤苦無依、求助無門,生活窮困艱辛。幸得叔公一家把祖母當自己人,接待祖母與爸爸及姑姑在他們家住了好多年,成為祖母窮途末路的救星與恩人。

  其實叔公一家與我們並沒有血緣上的關係,只因為大家都是興化人,大家都姓盧,而且是住在隔壁的鄰居,患難見真情,自然而然結成了親戚。嬸婆與祖母情同姐妹,父親與叔叔們情同兄弟,更巧的是兩家都只有一位女兒,所以兩位姑姑也是情同姐妹。

  結的如此情深義重的親戚,是我們全家之福。特別是二叔,對我是恩重如山。二叔是讀書人,為人斯文有禮,更是我的良師益友。從小他就很關心我的學業,常鼓勵我上進,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無形中常以他的好學為榜樣。

  升上中學時,有一次面對著數學問題做不來,急的哭了起來。祖母見狀,馬上帶我去二叔家請教。經過二叔詳細的講解,我以為可以掌握了。哪裡知道,回到家的時候,又做不來了。祖母叫我再去找二叔,我則擔心二叔會笑我笨。誰知道,他一點也沒有取笑我,很溫和的重新講解一番,直到我完全明瞭為止。這個經歷,讓人沒齒難忘。

  每當我們家有難,叔公一家都是最關心與支持我們的。記得媽媽離世前那段日子,嬸婆幾乎天天都來探望她,陪她說話,鼓勵安慰等自不在話下。在患難中,二叔夫婦永遠都是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的。記得媽媽離世,我千里奔喪,回到家中看見二叔在,馬上放下一百個心。喪禮中,也是二叔負責攝影,為我們留下寶貴的片段。

  有叔公一家成為我們的親戚,真是我們的福氣。願上帝賜福給他們,全家大小,健康平安。願我們兩家,繼續作好親戚,在人生路上繼續互敬互愛,阿們。

星期四, 10月 12, 2006

圓融情式

  如何面對衝突?

  今天從電台聽到這個「圓融情式」祕訣:

  首先需要冷靜,然後是「加減乘除」

  + 機會 (增加解釋與聆聽的機會)
  - 怨恨 (减一點怨恨)
   ×  方法 (乘一些和解的方法)
   ÷  偏見 (除去一些固有的偏見)

  祝願大家運用圓融情式,無往不利。

The Fruit


The Fruit of Silence is Prayer.
The Fruit of Prayer is Faith.
The Fruit of Faith is Love.
The Fruit of Love is Service.
The Fruit of Service is Peace.

嫦娥一號

  【中國首顆繞月衛星明年升空 (星島) 07月 25日 星期二 11:49AM】中國首顆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預計2007年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執行繞月飛行任務。MoreReadings
  最吸引我的,是「嫦娥一號」這四個字,實在有夠中國化。嗯,不知英文會如何翻譯呢?

不知道我們將來有沒有機會一起生活?

  十年前的那個下午,你約了我,說要跟我談一點東西。
  雖然生性遲鈍,但那一次,似乎也心有靈犀,聽了你的話心跳就加速了。
  到了那一天,同住的好友生病發燒。我以為可以伺機推了你的約會。
  誰知道,你說可以上來我們住的地方談。

  好友識相的留在房間,剩下我與你,尷尷尬尬的坐在客廳。
  從來不知道你是一個那麼直接的漢子,閒話兩句之後,
  單刀直入就問:「不知道我們將來有沒有機會一起生活?」

  剎那間,時間好像馬上凝滯了片刻,房子的四面牆在迅速轉移,
  唯一聽到的是風扇吹動的聲音。除了面紅耳赤、不知所措,
  還很擔心你是否聽見了我超速的心跳聲,以及手指搓著衣服的碎碎聲。
  後來局面如何,已經難以追憶。

  然而,「不知道我們將來有沒有機會一起生活?」;卻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經典。
  它所蘊含的誠摯與平實,可能已是當今時下的稀有品種了。
  它所表示的神聖與嚴肅,容不得任何美其名愛情的潮流所玷污。
  它所述說的,是一個古老的愛情,眾水不能熄滅,大水也不能淹沒。

  相遇不逢時,是一個無法用人間言語說得明白的抱歉。
  但是,「不知道我們將來有沒有機會一起生活?」,
  已經化成我心中永遠的美麗。

  只是不知道,究竟是我與美麗擦身而過,還是美麗與我擦身而過?
  無論如何,期待在人間,終能遇上一個彼此相屬的美麗。
  祝福你,也祝福我,更祝福天下在等待的每一位,
  將來,可以有機會一起生活。

星期三, 10月 11, 2006

晚年生活

  姑丈從屯門醫院遷到博愛醫院,後者的環境與服務都比較好。原本聽說姑丈到了新環境,開始願意進食,願意讓人幫他洗澡,心裡放心不少。

  但前往探望他的時候,發覺他又拒絕進食,思想也時好時亂,看來情況還未穩定。他吵著要上廁所,全靠工作人員的幫助才完成此事。心裡對工作人員的辛勞與耐性,暗暗佩服。

  記得有位老人家說過:「看見我的朋友連女兒也不認得,上廁所還要靠別人幫助,這樣的生活很沒有尊嚴,希望我將來不會有這一天。」

  我的祖母很久以前就每天這樣禱告:「上帝啊,求你讓我能吃能走,最好快點接我回天家,千萬別讓我病到或拖到需要別人來服侍我啊。」她快要八十歲了,仍然天天在種菜,身體壯的很。

  到我老年時,生活將是如何的呢?有位老友常笑要建一座「姑婆村」給我棲身,我是絕對不會拒絕他的好意,哈。有老伴當然好,但誰知道到時誰先走一步?有子孫當然好,但要是他們全都在國外或不孝呢?嗯,看來我也要學習祖母那樣的禱告了。

  姑丈姪女的禱告是希望他腦中的血塊可以自動清除,希望他可以清醒一點,在晚年多享一點福。這也是我的禱告,祝福姑丈!

破鏡重圓

  自從四歲開始,爸媽把我放在家裏讓祖母照顧,而他們離家遠在外頭工作;我就覺得與媽媽的關係很疏離,不知如何可以與她親近一點。

  所以媽媽病重又突然去世之後,我最大的遺憾與罪疚,就是再也沒有更多的時間與媽媽在一起,沒有更多的機會服事她,失去了與她道別的機會,並且也沒有機會為自己的言行,面對面的對她說對不起。

  媽媽去世之後,我流了無盡的淚水,內心一直憤憤不平,有一股很深的怨恨不知如何可以疏解。最常湧現的回憶,就是媽媽靜靜的坐在牀邊看電視;心裡總覺得媽媽的一生有著很多的悲哀,以致我自己也被一層又一層,近乎失控的傷痛所籠罩。

  後來經過一段日子重整媽媽生命的片段,確切的肯定了媽媽在我心目中的定位與主流的影響力,也讓我對媽媽的一生有了逆轉性的詮釋。(在「尋回媽媽之路」一文已有詳述)

  最近,再想起幾個重要的片段,讓我與媽媽的關係,經歷了奇蹟的--破鏡重圓。

  媽媽好幾次面對著生死關頭的時候,我都不在她的身邊,其中一次在埃及,一次在大陸西北;為此我感到非常愧疚。但我想起在媽媽中風的那個早上,全家人都在家。

  不但如此,媽媽中風入院的那幾個白天,都是我陪著她。看著頭暈嘔吐、精神恍惚、虛弱無助的媽媽,我心疼不已。在那幾天,我有機會輕輕的幫她抹臉,為她梳頭,親親她的面頰,讀聖經給她聽,分享在過去多年上帝如何供應我讀書的經費,聽得她一直流淚;恐怕在我一生中,再也沒有比此刻與媽媽更親近的了。

  後來當我千里奔喪,在殮房見到媽媽冷冰冰的身軀時,我最想做的,就是緊緊的抱住她,但我已經不能那麼做了。還有在我們的最後一次見面,就是她堅持抱恙來機場送我的那一面,原本很想給坐在車中的她一個擁抱,但我當時沒有把握機會這麼做。

  然而只要想起在醫院的那幾天,與媽媽那麼的親密的時候,心裡的遺憾,似乎都得以彌補了。那是心靈交匯的時刻,我們談了很多從來沒有談過的重要的話題,包括如果她離世了,她是那麼的肯定自己永恆的歸宿等等。

  這種時刻不是以次數或時間的長短來衡量,而是心靈身體交流的素質與內涵。原來,我可以與媽媽那麼的親近,而她也肯定了對我的需要與重要性。所有的距離與隔膜,在那一刻,都被媽媽溫柔的肯定,一一的排開了。

  另外一個重要的片段,是在媽媽中風之後,我再次離家赴港復學的時候發生的。我寄了一張卡片給媽媽,透過文字表達我心中對她生病的傷痛,對她說對不起,因為我未必能體會她的心情,也因自己對她的無禮與缺乏耐心,向她道歉。

  這一張卡,是媽媽再一次不舒服入院時收到。爸爸告訴我,媽媽看著卡片,一邊看,一邊哭成淚人。其實我從來沒有向媽媽撒過嬌,與媽媽也沒有什麼身體接觸。想不到那一張卡,讓我走進了媽媽的心,也讓媽媽走進了我的心。透過文字,把我們的心,緊密的相連起來。

  雖然媽媽的突然去世,讓我覺得已經沒有機會對她講更多的對不起;但我很肯定的知道,無論有沒有機會再當面對媽媽道歉,她都一定會像收到我的卡片那樣,接受我的道歉,也一定會以擁抱接納我這個無知的孩子,更會勸我不要過於自責。

  還有一幕非常寶貴,那是媽媽生前最後一次送我出門的時候。一路上幾次轉機時,媽媽都異常的,不斷的打電話給我,看我是否順利,叮嚀我小心,囑咐我多喝水免得頭痛(當時的我聽了一驚,因當時正在頭痛),吩咐我在外好好照顧自己等等。

  是的,我的確是沒有機會在病床送媽媽最後一程。但原來媽媽,早已提前與我道別,把所有的叮嚀與囑咐,都說得清清楚楚了。

  我相信,媽媽是最深切了解我的性情;與其看著我心碎的送著昏迷的她離開,倒不如讓她清醒的「送我離開」,讓我心中留下的,是她永遠的愛護與疼惜。媽媽,謝謝您,謝謝您這麼疼愛我啊。

  重整媽媽生命的當兒,我也重整了自己的人生。我的確沒有機會再擁抱媽媽,但我的心與媽媽的心,曾經有過無比緊密的互通與連繫;這比起平凡日子中的摩擦與衝突,是無與倫比的重要、寶貴與肯定。

  媽媽,我們的關係,終於由最初的缺欠,破鏡重圓了。我們的生命,都要各自歸位,繼續秉承使命,延續人生。謝謝您,賦予我活著的動力與意義,我一定會忍耐,帶著您的愛與盼望,還有安全感與自在,好好的活下去。

29.05.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