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1月 07, 2012

愛跋涉 ~ 步步恩典•處處天使


        向來很想去中國的大西北走走看看。2004年暑假,第一次踏足西北青海,心情很激動。但次日就收到消息,說母親在馬來西亞突然因腎衰竭去世(兩天之前,中風的她還堅持要去機場送我離家),必須盡快趕回家奔喪。

        當天晚上我無法入眠,通宵流淚。心中有一個問題在問自己:「以後我還敢不敢來西北?」不知道為甚麼,當時心中很平安,相信將來肯定還會有機會再到西北。直到去年,在母親去世七週年記念的那一天,我與朋友出發前往新疆生活了十多天,觀賞遼闊及美麗的喀納斯景色,體驗那兒的風土人情。

        今年當我知道醫療關懷的第三屆愛跋涉,是為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基本生活需要籌募經費時,我絲毫沒有猶豫,一申請到假期,就立刻報名參加。萬萬想不到,這是一個充滿了緊張、刺激、激動、感動、驚險及滿載感恩的旅程!

天使藥膏

第一天,從昆明機場前往四川攀枝花的途中,在吃飯時不小心燙傷了手指。用水沖洗之後,發覺快要起泡了。身旁的姐妹一看見我的情況,馬上從手袋中拿出特效藥膏幫我塗上,並且還貼上膠布,說肯定不會起泡。隔了不久,還真的沒那麼痛了,而且果然沒有起泡。

        若非有天使姐妹的「急救」,第二天我肯定不能在那搖晃的「豬籠車」上,放心及大力的用手握著欄杆。

「豬籠車」上的激動

第二天,我們坐火車、渡江、及「豬籠車」,要去到遙遠的岔河教會。站在「豬籠車」上,身體隨著顛簸的泥土山路「晃來晃去」,甚至多數時候實在無法站立得穩,需要用力握著欄杆蹲著(隊友說比坐過山車還要驚險)。

一路上,我們驚嚇得又叫又笑;然而,當我看見深山上的教堂,想起一百多年前的宣教士歷盡千辛萬苦的福音工作時,心中頓時充滿了無盡的激動與感動。如果當時有機會讓我們在山腰停頓一陣子,遙望山上的教堂,我肯定要大哭一場,才能釋放心中那股滿溢得好像快要「爆炸」的感恩與讚美。

斷氣都要談話

之前因無法出席行前會議,所以在出發後才慢慢認識隊友。在步行的路途中,有機會與隊友彼此認識、分享交談,感覺很親切。

有一天在步行時,天氣非常熱,我感到自己的心跳非常快,甚至覺得好像喘不過氣來。然而身旁的隊友走的輕輕鬆鬆,還把握機會與我談話,問我:「你平常喜歡做些什麼呢?」雖然當時我已經快要斷氣,但也很樂意留一口氣與他談話。

        走到目的地時,有當地的弟兄為我們送上剛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橙子、小蛋糕以及一瓶水,讓我們十分感動。我已經累到什麼都不要,只要水。後來有隊友剝了橙子遞給我吃,才發覺那多汁的橙子很解渴,非常好吃。吃了之後還想再吃,但之前燙傷的手指還未完全康復,不夠力氣剝橙皮。隊友聽見了,說樂意為我再剝一個橙子。隊友的愛,實在令人感動及難忘。

天軍扶持

        出發前已收到消息,說這次愛跋涉有一段很難走的路,並且有危險,讓我感到緊張,卻也期待著。到了那一天,一啓程我就差點滑倒,幸好在我前面的隊友,扶了我一把。嚴格來説,那條山路根本不是路,濶度只容許一個人走,且有很多斜的地方,旁邊就是懸崖。

        後來,在我前面的一位當地人看我不敢走,就伸手拉住我走。後面有另一位當地人看到我還是害怕,就伸手托住我另一隻手,一步一步扶持我向前走。後來,他們叫我將手上的助行仗交給別人,讓我走的更方便。

途中有不少很斜很滑的地方,每一次我感到害怕,怯步不敢走的時候,他們立刻就察覺到,然後馬上多加一點力量給我,讓我可以放心走過去。他們是我的兩位天軍--前面是漢族李弟兄,後面是傈僳族楊弟兄。

        他們讓我體會什麽是互為肢體、彼此扶持。如果沒有他們,我就「走投無路」了;如果沒有他們,我可能會連累整個團隊;如果沒有他們加給我的力量,我根本不可能走完那段崎嶇危險的路途(兩個多小時)。

「爆胎」驚魂

        最後一天,在出發前往昆明機場的路上,我們車子的輪胎爆了。然而我們隨即聽到說,車上有一位隊友懂得如何換輪胎(之後才知道他除了有換輪胎的經歷,在前一天,有另一位隊友與他「複習」過換輪胎的過程)。有他協助司機,很快就換好了輪胎。

        不過,原來這只是一個小驚魂。「好戲在後頭」,當天因著遙遠的路途、多拐彎及危險的山路,以及不太認識路的司機,我們竟然差點趕不上班機!相信當時在車上的我們,每個人的心都緊張到快要停止跳動了。

記得我當時的呼求是:「主啊,求祢保守我們平安抵達機場;或者,主啊,求祢讓班機延誤吧。」感謝天父的恩典,我們在機艙關門前的五分鐘,衝進了機艙!(當天的航班可準時的很。)

        回想前三天在山裏的艱險路途,幾輛「麵包車」,除了有一輛曾壞了一次,其他都沒有發生任何事故,實在是步步恩典;在「追飛機」的驚險路途上,沒有其他意外的意外,時間不多也不少,足見神的恩典高於人的軟弱,實在是處處天使。

貧窮或富足?

        山區同胞的生活很艱苦,連基本的生活需要都不足夠,然而他們為了款待我們這群遠方的親人,不惜擺上最珍貴的東西(包括水、食物等),讓我們經歷到貴賓式的接待。

        回到香港之後,在我腦海中一直盤旋不去的,是每間教會的「歡迎歌」,還有整個教會充滿活潑與喜樂,甚至震撼人心的敬拜(他們完全不用看歌詞,一首接一首唱出讚美詩歌,而詩班的歌聲還配上舞蹈)。相信我們都不禁在反思:「為甚麼我們沒有這樣的讚美?為甚麼這裏的讚美好像可以穿透雲霄,直達天庭?」

        物質富足的地方,靈性不一定富足;物質貧瘠的地方,靈性未必貧瘠。生活在物質富足中的人,有多少人能察覺靈裏的貧窮?難怪主耶穌說:「靈裏貧窮(虛心;poor in spirit)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太五3

靈性之旅

        愛跋涉,好比一趟靈性之旅:我們看見地震與苦難沒有把人擊倒,來自世界各地的主內肢體的愛與幫助,透過重建教堂,即重建敬拜,讓山區同胞繼續堅強勇敢為主而活;有愛就有希望;擁有最少的東西,是獲得多快樂的秘訣;在眼前的許多事物,哪些是短暫?哪些是永恆?哪些該捨?哪些該取?

        臨走前,當地的牧師送了重重的雲腿及石榴給我們。雖然我拿回來要背著爬上七層樓梯,但我歡歡喜喜的背上了,因為它們代表的是:貧困遠山的富足記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