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死亡麻木很快就會演變為對生命產生假象。我們雖然常常有違先人傳承,但是聖經與信仰傳統都把死亡視為生命的一部分。我們若沒有安然離世的準備,也就不能怡然活著。古時神學家常在書桌上擺個骷髏,提醒自己生命之必朽,以防自己理所當然認為還有明天可活。你每個禮拜探望臨終的信義宗信徒,思緒不會離耶穌的死與你自己的死太遠。
你知道,我們兩個人都正走向生命的盡頭,照詩篇作者的算法『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活到八十歲』(詩九十10)。愈近終點,壓力愈從四面八方而來,逼我們逃避或否認死亡的臨近。但是你有股抵抗壓力的難屈之志,而且你我都是領聖餐的人,願藉此常將生與死的信心存在心裏。」
畢德生,《摯人智語》,頁082-083。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