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此之後,我開始有一個新的醒覺,那就是嘗試從另一個角度看自己的醜陋或缺點;無論是在感受方面,或對自己的接納程度,都有了新的轉變。
媽媽剛去世的時候,我常常哭的死去活來;只要稍微想到媽媽,我的心就會痛的不得了。我甚至想求上帝把我的情感拿走,那我就不用有這麼痛切的感受,不用為了生離死別而如斯哀慟悲傷,希望日子會好過一點。
但再想想,這份情感似乎是與生俱來的。記得好像是在三、四歲的時候,與媽媽去看電影,那一幕是一對夫婦在碼頭離別,其中一方抱著一位嬰兒要離去。那時候,只聽得有些觀眾喊著說:「把嬰兒丟下海,丟下海!」我聽了信以為真,竟然大哭了起來。既然這份容易哭的情感是天生的,我唯有接受它;相信上帝給我這份敏銳的情感,是為了不想我做一個麻木的人吧。
據說現今很多人活的鬱鬱寡歡,是因為無法接納自己的問題與限制,缺點與醜陋,甚或失敗與錯誤。如果我們可以用新的角度詮釋自己的破碎與不完整,相信我們可以在醜陋中看見美;抹乾眼淚,繼續笑吧。
2 則留言:
情感丰富总好过麻木不仁。
情感丰富,虽然伤心时很伤心,可是开心时也会很开心啊。
碧綠,你完全說對了,耶!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