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1月 12, 2006

每一個人的需要

  趙伯宏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今天在教會講了一堂「認識情緒病」,講解了有關躁狂症、憂鬱症以及緊張症的病徵、病因與治療。

  當中趙醫生一直強調每個人都需要(1)發泄情緒的方法,(2)感受愛與喜樂。趙醫生自己每天晚上11點睡覺,6點起身,讀聖經禱告,然後健身一小時才開始一天的工作。

  另外對憂鬱症的認知行為治療有三個重點:(1)「用積極行動代替憂慮」,譬如:今天找不到工作,明天繼續找;今年找不到,明年繼續找。(2)「降低不切實際的要求」,例如:做事情講求過程中的盡力,結果卻不在我們控制之內,因沒有一個人可以讓所有人都對自己滿意的。(3)「不要有誇大的推斷」,譬如:一次失敗,並非永遠失敗。

  最後趙醫生以自己每天的操練,分享基督徒如何保持精神健康
(A)時常親近上帝-<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約翰福音十五5)
(B)早睡早起-<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上帝。>(詩篇四十六10)
(C)過簡樸生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摩太前書六8〉
(D)培養屬靈愛好-<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尼希米記八10)
(E)鍛鍊受苦心志-<我們進入上帝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使徒行傳十四22)
(F)順服上帝的安排-<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希伯來書十一13)
(G)盼望天上的賞賜-<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三13-14)

4 則留言:

匿名 說...

您提起的忧郁症治疗,很实际,跟我所想像的一样。
我很好奇那些忧郁症病患,到底她们哪点看不开?会不会是想太多了?

Mee Ling 說...

嗯,要看情況,有時不關他們是否想太多,因素很多,很複雜,有時非靠自己可以控制,需要藥物加上其他治療。

郑晁榫 說...

忧郁症就是想太多,他们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很多时候都是往负面的地方去想。

用積極行動代替憂慮?如果他想行動但是又不知道应该要如何積極的行動,这样又如何改变他的想法?

降低不切實際的要求?如果他只是想自己的心好过而已,因为有些事情〔要求〕可能是对自己的一种期待。


不要有誇大的推斷?请问推斷的定义是什么?

mee ling,希望你能够帮助我。谢谢

Mee Ling 說...

阿凱,您不要把我當專家啊,哈。如果一個人的思想非常消極或負面,令他覺得受不了的時候,他就應該求醫了。

積極行動就是做可以做的事情,不要太憂慮還未發生的事。譬如失業時,這個星期找不到新工作,那就繼續找,這個月找不到,也要繼續找。

降低不實際的要求,即我們做的事情不可能令所有人滿意,總之盡力做了就好。

不要誇大推斷,譬如一次失敗,並不代表次次失敗,一次犯錯,並非永遠犯錯。

所以,如果有信仰就不同,我們看自己在世只是客旅,一切都會過去,所以凡事都不需要太在意。還有,凡事盡力就好,效果由上帝而定。